应收账款融资:2025年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新路径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的困境。2025年,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正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突破口,通过盘活企业存量应收账款,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运营的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自2013年上线以来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平台汇聚了大量优质应收账款资源与市场主体信息,具备权威、规范、透明的特点,为应收账款融资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账款确认难等核心问题。
平台的技术架构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等动产资源的融资功能,解决了中小企业传统担保物不足的融资难点。截至2025年5月,湖北省依托中征平台实现应收账款融资2125笔、金额501亿元,其中线上”政采贷”发放1240笔、金额62.6亿元,切实支持了中小微企业高效盘活多种类型应收账款。
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落地见效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与技术应用,构建了高效、安全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体系。该行针对不同行业特点推出定制化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截至目前,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已通过中征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超过80亿元,覆盖制造、商贸、服务等多个行业。
一位制造业小微企业负责人的经历具有代表性:“以往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资金周转存在压力,现在通过和中征平台合作的融资服务,无需抵押即可快速获得贷款,及时缓解了企业经营中的资金难题。”
宁波银行绍兴分行则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推出适配中征平台的创新服务。绍兴科喜纺织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纺织品经营的企业,上下游结算多采用电汇或票据方式,存在一定账期。宁波银行绍兴分行为其核定了590万元的应收账款融资额度,企业在新签订采购合同后,仅需在中征平台完成应收账款确权,即可实现便捷在线提款,让资金周转难题迎刃而解。
数据赋能提升融资精准度资金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金融服务注入了新动能。该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建设,2024年10月开始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共享的资金流信用信息精准反映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和履约能力,覆盖面广、信息价值高,可以有效助力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
截至2025年5月底,湖北省首批19家试点银行机构累计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2.32万笔,依托该平台为1841家企业放款74.05亿元。银行客户经理表示,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可以获取企业资金往来、交易趋势及交易分布等资金流数据,精准研判企业经营轨迹与履约能力,让更多有潜力的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前景广阔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市场数据显示,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32.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5%,预计2027年将超60万亿元。在这一广阔市场中,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盘活企业动产资源的关键作用。
盛业控股集团作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供应链科技平台,通过平台科技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盛业持续11年盈利,服务规模近2500亿元,2023年净利润达2.5亿元。盛业在数字金融板块市场渗透率不到1%,具有广阔增长空间。
政银企协同构建融资新生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的深化发展离不开政银企多方协同。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举办的征信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上,全省26家银行机构、5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24家企业与银行现场签署了资金流信息相关授权协议。活动现场,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介绍了平台的操作流程,分享了典型案例,帮助更多企业了解如何通过平台获得融资支持。
这种政银企数据联动与合作机制的深化,不断推进系统对接和业务扩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线上”政采贷”等业务,进一步拓展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数据信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正在成为2025年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的重要选择。通过国家级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数据技术的精准赋能,以及政银企的协同合作,应收账款融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后盾,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